手机站
太阳成集团tyc151cc
人才培养

解码学院|太阳成集团tyc151cc:授学悟道,点化人生

一、招生专业

化学(国家公费师范生)

化学(国家优师专项)

化学类

   化学(笃学班)

   化学(师范)

   化学(创新实验班)

   应用化学

二、发展历程

太阳成集团tyc151cc肇始于1944年创建的陕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理化科。历经理化科、理化系、化学系、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等阶段的发展,至2011年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分立为太阳成集团tyc151cc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经过数代化学人薪火相传、勠力耕耘,现如今太阳成集团tyc151cc已跃升为在全国具有一定学科优势的国家重要化学学科人才培养基地。

三、人才培养特色

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2543人,其中本科生1538人,硕士研究生836人,博士研究生169人(含留学生14人)。已培养的毕业生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入选者20余人,基础教育领域国家级荣誉获得者20余人。

多年来,学院一直坚持高层次人才为本科生授课的制度,以高水平科研促进高水平本科教学;坚持本科生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制度,提高学生实验能力和科研素养;坚持为本科生开展教授接待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拓宽学生视野。

房喻院士出席教授接待日活动

房喻院士出席“长安大讲堂”为学生分享治学求道的经验

全国优秀教师陈亚芍教授为本科生授课

国家级领军人才杨鹏教授指导学生做实验

国家级青年人才王长号教授获全国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

校友李灿院士应邀为学院师生举办专题学术论坛

知名企业家校友与学院本科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活动

四、学科建设

学院于1981年获批全国首批分析化学硕士学位授权点,2003年获批分析化学、应用化学及材料化学二级博士学位授权点,2005年获批化学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2021年获批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学院拥有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课程与教学论(化学)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学科教学(化学)、科学与技术教育、材料与化工3个专业学位授权点;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五、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48人,其中正高级教师74人、副高级教师54人,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76人、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131人。

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级人才16人,省部级人才42人。另有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全国先进工作者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获得者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7人,宝钢优秀教师奖获得者5人,陕西省教书育人楷模1人,陕西省师德标兵3人,陕西省教学名师3人。

六、教学和科研情况

学院建有化学、化学虚拟仿真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育部西部高校化学专业(师范)虚拟教研室;拥有物理化学国家级教学团队,仪器分析、有机化学省级教学团队,无机化学省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获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高等教育(研究生)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入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篇,陕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4篇,入选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3人。

学院建有应用表面与胶体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和国家外国专家局“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基地1个;陕西省生命分析化学重点实验室、陕西省大分子科学重点实验室、陕西省合成气转化重点实验室、陕西省新概念传感器及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等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陕西省基础学科(表界面化学)研究中心1个、陕西省金属有机催化化学国际联合中心1个、碳资源高效利用与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学科类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对象1个。

近年来,学院教师在化学学科主流期刊Nat. Sustain.、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Adv. Mater.、Nat. Protoc.、Nat. Common. 等发表学术论文2600余篇;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0余项,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9项;授权专利800余件;获各级各类科技奖励共70余项。其中,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

七、专业介绍

化学(国家公费师范生)

实施本科4年及教育硕士研究生2年一体化培养,学生在本科阶段取得推免资格并达到硕士研究生录取标准,可推免录取至我校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专业属性为师范专业,本科阶段授予理学学士学位。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特色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适应国家基础教育发展需求,培养具有高尚师德修养和立德树人情怀,身心健康,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熟练掌握基于国际视野和科学文化的化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理解和掌握教育教学规律和方法,具备突出的化学教育水平和教学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语言沟通交流能力及跨学科知识整合与运用能力;具有成为化学卓越教师潜质的优秀人民教师、教育管理者及未来人民教育家。

主干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化学分析、仪器分析、物理化学、结构化学、化工基础、化学教学论、化学教学设计与微格教学、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及实验、大学外语、教育学、心理学、人工智能开发实践、化学综合实验、研究型实验、教师专业发展与职业道德、现代教育技术(网络教学)等。

履约任教:学生入学前须签订《本研街接师范生公费教育协议》,研究生毕业后经双向选择一般回生源所在省份定向地(市、州、盟)中小学任教,任教服务期不少于6年

化学(国家优师专项)

国家优师专项,本科,学制4年,专业属性为师范专业,授予理学学士学位。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特色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适应国家基础教育发展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身心健康,具有高尚师德修养和立德树人情怀;熟练掌握基于国际视野和科学文化的化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理解和掌握教育教学规律和方法,具备突出的化学教育水平和教学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语言沟通交流能力及跨学科知识整合与运用能力;能够扎根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从事基础教育的优秀人民教师、教育管理者和未来人民教育家。

主干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化学分析、仪器分析、物理化学、结构化学、化工基础、化学教学论、化学教学设计与微格教学、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及实验、大学外语、教育学、心理学、化学综合实验、研究型实验、中西部教师专业发展与职业道德、中西部乡土社会认知、中西部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专题、现代教育技术(网络教学)等。

履约任教:学生入学前须签订《国家优师专项师范生定向培养协议书》,本科毕业后经双向选择一般回生源所在省份定向县县域中小学任教,任教服务期不少于6年

化学类

该专业类包含了化学(笃学班)、化学(师范)、化学(创新实验班)和应用化学4个专业(方向),学生入校一年后按照学校本科专业分流工作方案分流到具体专业学习,具体以当年政策为准。

化学(笃学班)

本科,学制4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特色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身心健康;具有家国情怀和使命意识;具有优秀的人文及科学素养、扎实的数理功底和宽厚的化学理论基础和实验技能;富有超前思维和开拓意识以及宽阔的国际视野的拔尖创新人才,为高校及重要研究机构输送优秀的科研后备力量。

主干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基础、结构化学、高等数学、线性代数与概率、大学物理及实验、生命科学概论、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研究方法与学术论文写作指导及系列实验训练课程等。

化学(师范)

本科,学制4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特色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适应国家基础教育发展需求,培养具有高尚师德修养和立德树人情怀,身心健康,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熟练掌握基于国际视野和科学文化的化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理解和掌握教育教学规律和方法,具备突出的化学教育水平和教学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语言沟通交流能力及跨学科知识整合与运用能力,具有成为化学卓越教师潜质的优秀人民教师、教育管理者及未来人民教育家。

主干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化学分析、仪器分析、物理化学、结构化学、化工基础、化学教学论、化学教学设计与微格教学、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及实验、大学外语、教育学、心理学、人工智能开发实践、化学综合实验、研究型实验、教师专业发展与职业道德、现代教育技术(网络教学)等。

化学(创新实验班)

本科,学制4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特色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有坚实的化学基础知识和熟练的实验技能;较强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能胜任在化学及相关的科学技术和其他领域从事科研、教学、技术及管理工作的拔尖创新人才。

主干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基础、结构化学、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研究方法与学术论文写作指导、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化学综合实验、研究型实验、化工基础实验、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及实验、线性代数与概率等。

应用化学

本科,学制4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扎实的化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以及必要的工程和技术基本理论;具有能将化学、化工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与生产实际相结合以及分析、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胜任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化工企业从事技术和产品开发、科学研究的拔尖创新人才。

主干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工制图、精细有机合成、精细化工概论、化学反应工程、化工工艺设计、化工分析与监测、化学综合实验、研究型实验、应用化学专业实验、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及实验、线性代数与概率等。

八、就业和升学情况

近三年学院本科生就业率均在90%以上,其中公费师范生就业率为100%,学院毕业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就业行业分布于中等、初等教育单位,国有企业,政府机关,民营企业等,签约单位包括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公司、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事业单位。近三年学院升学率一直保持在60%以上,所培养的毕业生升学至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美国普渡大学等国内外高水平大学。

九、优秀校友代表

李灿,太阳集团tyc151原化学系1983届校友,物理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筹)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院长,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5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007年出任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副所长;2008年当选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2014年获得中国催化成就奖;2024年当选国际催化学会理事会荣誉会员。

高雄厚,太阳集团tyc151原化学系1985届校友,现为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首席专家,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202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先后荣获“全国讲理想比贡献活动科技标兵”“中央企业劳动模范”“甘肃省科技功臣”“第五届发明创业特等奖”“中国石油杰出成就奖”等荣誉称号,作为主要组织者成立了甘肃省化工新材料创新联合体和石油化工催化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促进西部产业科技融合。为满足我国在不同发展阶段对炼油技术和绿色生产的重大需求作出了突出贡献。

张克强,太阳集团tyc151原化学系1983届校友,现任陕西省西安中学校长、党委书记。陕西省西安中学中学化学特级教师,曾荣获咸阳市首批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西安市劳动模范、陕西省先进教育工作者、感动陕西教育人物、第二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校长、第七届全国十佳高中校长等称号。被聘为太阳集团tyc151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陕西省基础教育管理干部培训中心兼职教授、陕西省基础教育资源研发中心及太阳集团tyc151教育资源中心学科专家组专家。

敬鳗力,太阳集团tyc151原化学系1991届校友,现任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化学教研组组长。曾担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十二届委员会委员、自治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乌鲁木齐市第十四届委员会委员。先后获评自治区"四好"教师、乌鲁木齐市首届"四好"教师、第二届自治区中小学教学能手、全国教育教研优秀教师、叶圣陶教师奖等荣誉称号。2018年被评为自治区特级教师,2019年入选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第四批),2020年获评自治区第十一批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并荣获新疆化学学会突出贡献奖。2023年入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24年获评太阳集团tyc151第十一届"杰出校友"荣誉称号。

张莎莎,太阳集团tyc151原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2012届校友,现为陕西省安康中学教师、教务处副主任、理科党支部书记。从教以来,始终奋战在教学一线,踏实工作、勇于探索、甘于奉献,先后多次被评为“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被市教体局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安康市教学能手”,被省教育厅评选为“陕西省教学能手”。2021年8月被教育部、中宣部评选为“2021最美教师”。

电话:+86-(0)29-81530727

传真:+86-(0)29-81530727

书记信箱:gaolx@snnu.edu.cn

院长信箱:xuedong_welcome@snnu.edu.cn

E-mail:chem@snnu.edu.cn

邮编:710119

地址:太阳集团tyc151长安校区致知楼一段

版权所有©太阳成集团(tyc151·中国)官方网站-Official Website       技术支持:西电易达

太阳成集团tyc151cc团委微信公众号